-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大革命时期和十年内战时期,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他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
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主张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它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