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框架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一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约在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
(2)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 -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3)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表现在:
- ①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②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典籍文献浩如烟海。
- ③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
这些是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和融合的结果。
(4)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还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
(5)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1)经济方面
- ①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 ②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 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结合在-起。封建政权还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
(2)社会政治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朝的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统制人民,并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3)文化思想方面
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
(4)社会结构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 -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虽然在许多朝代的前中期出现过各种“盛世”,但仍不能避免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直至引发农民起义,改朝换代。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②至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
③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殖民扩张
①性质
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强国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它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②发展
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殖民主义进-一步 发展成为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更完善的世界体系。
③目的
西方资产阶级迫使- -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们来到东方,目的是为了把东方国家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附庸。
(3)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